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公告,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央行表示,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供不应求,央行决定2025年1月份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后续将视国债市场供求状况择机恢复。
为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要求,去年8月份央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央行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央行数据显示,去年8月份至12月份分别净买入国债1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2024年8月份以来央行每月维持国债净买入,而去年12月份长债利率快速下行并达到1.6%的中枢。此时央行宣布停止买入国债,也是为了避免进一步推动债市利率的走低。
明明进一步表示,近期央行关注利率过快下行,并采取干预措施的主要原因或有两点:一方面防止机构持仓过度集中长久期品种累积利率风险;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央行调控收益率曲线避免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加深以及资本外流的加剧。尽管如此,在2025年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下,央行对债市利率稳定的关注并不等同于推升利率。低通胀环境持续推升我国实际利率,刺激信贷需求回暖仍需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此维持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同时避免其过快下行可能是相对理想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公告仅提到暂停买入操作,并未表明暂停卖出操作。
推荐阅读:
券商晨会精华:京沪房价止跌传递积极信号,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预期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