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泥鳅“游”进传统农业村 山西襄垣探索致富新路

  中新网长治3月6日电 题:泥鳅“游”进传统农业村 山西襄垣探索致富新路

  作者 杨佩佩 贾媛

  惊蛰时节,走进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虒亭镇司马村养殖大棚,一个个镀锌板帆布桶整齐排列。每天一大早,管理员郭中兵就在蓄水池旁认真记录水温数据。刚换了水的养殖池里,18万尾泥鳅苗正在欢快地游弋。

  “水温必须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而且必须3天换一次水。”郭中兵一边观察着池内泥鳅的状态,一边向记者介绍这段时间养殖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个被村民寄予厚望的项目,既承载着村落的致富期待,更折射出一个传统农业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破局探索。

管理员观察泥鳅的状态。   米鑫 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通过多年乡村振兴的实践,早已成为司马村所有人的共同认识和行动指南。然而,具体到司马村的实际,种什么、养什么,如何发展、如何增收,仍然是该村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司马村不断寻找新路径。该村搞调研、看市场,组织相关人员赴南方学习考察。经过深入分析和对比,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最终把目光投向了泥鳅养殖。

  “我们调研对比了罗氏虾、小龙虾和泥鳅等养殖品种,发现泥鳅具有养殖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等特点,适合在这里养殖。”司马村的村干部张霞介绍,现在是试验阶段。如果养殖成功的话,当地会大规模推广,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

  在镇政府支持下,司马村引进了现代化养殖设施。与传统养殖不同的是,该设施集加热、制氧、排污、水循环净化等功能于一体,为泥鳅健康成长提供了稳定的养殖环境。试验成功后,不仅会拓宽虒亭镇特色种养殖产业路,还能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泥鳅苗正在欢快地游弋。  米鑫 摄

  随着一条条泥鳅苗跃出水面吞食饵料,虒亭镇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积蓄能量。近年来,虒亭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立足区域优势,挖掘资源潜力,不断优化产业生态,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目前,虒亭镇37个行政村已形成多个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其中不少产业空间广阔、前景光明。

  从泥鳅养殖技术攻关到全镇“一村一品”产业拼图构建,这个拥有2.29万人口的乡镇,锚定了以小杂粮、中药材、水果、特色养殖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谋划实施小河鹌鹑养殖、蔡桥螃蟹养殖、西底村樱桃种植等多个项目,引领虒亭镇向农业产业现代化、特色化道路稳步迈进。

  虒亭镇副镇长李静表示,当地将全力做好项目用地、营商环境、入企服务等保障工作,不断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完)

【编辑:刘阳禾】

推荐阅读:

券商晨会精华:从行业新高看中期热点变动

【风口研报】“车路云”试点城市名单公布 产业链有望持续升温

上半年A股并购市场乍暖还寒 “硬科技”企业整合“先行一步”

紧急增持B股逃离退市红线,海航控股彻底“脱险”了吗?

技术革新引领未来:全球单体最大异质结跟踪光伏电站项目即将全部并网发电

主力复盘:近5亿狂拉北汽蓝谷 任子行20CM涨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